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最近盘点去年工作,发现外科手术量增加90%,近几年医院业务增量一年比一年明显。只有127名职工的南京铁心桥社区医院,去年业务量也大幅增长:外科门诊30627人次,一级手术782例。
从当年的门可罗雀,到现在医护人员分身乏术,在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张革看来,这是江苏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取得成效的最直观体现。
南京市红十字医院虽是二甲医院,但近年通过医联体,利用三甲医院的人才、技术和设备优势,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,使得老百姓在二甲医院就能看到三甲医院的大专家。
“很多比较复杂的手术,我们现在也能做,而且做得和三甲医院一样好,病人信得过。”张革告诉记者,去年10月,该院与鼓楼医院胸痛、房颤等5个医疗中心签署多中心医疗合作协议,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渐形成。来这里的病人可享受与大医院同质化服务。早在2002年,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就挂牌成为全国首家惠民医院,低收入人群就医享受费用“减免和减半”。而如今,困难群体的获得感更强,“他们在接受肿瘤、关节置换等大手术时也可申请医疗救助,基本免费”。
40多岁的孙先生是获益者之一。因患贲门失弛缓症,他需进行手术治疗。可考虑到上万元的费用,他迟迟没做手术。来到红十字医院后,消化内科为其进行手术治疗,“手术很成功,而且减免我大部分手术费”。
73岁的石奶奶4年前右股骨头坏死。“即使选择国产关节,也须自费1万多元,我只能咬牙硬扛。”前阵子,石奶奶听说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针对低收入人群的髋关节置换、宫颈癌、卵巢癌等大手术可申请医疗救助,费用全免,她看到救治的希望。石奶奶日前顺利接受手术并康复出院。她自己掏的费用只有住院14天的伙食费。
南京铁心桥社区医院“当家人”吴胜利认为,小医院与大医院比人才、设备、技术,肯定比不过,但随着分级诊疗实施,小医院也能看“大”病,且费用有大医院无法比拟的优势。小医院要走特色科室建设的路线,扬长避短,错位发展,照样能赢得市场。
“环境安静,离家近便于亲人照顾,关键还能看好病,当然老百姓就愿意来看病。”吴胜利说,有位患者小腿骨折需进行手术。他在咨询南京多家三甲医院后,决定在社区医院接受手术。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,患者很快康复。
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以及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,苏南、苏北的基层乡镇卫生院业务快速增长。常州金坛区直溪卫生院院长刘尖兵介绍,三四年前,医院日门诊量仅150人次左右,而现在增至300-400人次。“现在乡镇卫生院有CT、彩超、腹腔镜等先进设备,一般的检查不用往大医院跑。”
小医院渐渐“热”起来,百姓看病方便、便宜,省心省力,完全符合医改方向,然而小医院还普遍面临一个难题——人才缺乏。刘尖兵说,他们医院有75张病床,但医生只有27名,护士不到30人,B超室只有1个人,麻醉科只有2人;全体职工平均年龄超过45岁。“天天有科室主任追在我后面要人,每年也都去招人,但就是招不到,没人愿意到乡镇来。”
—— 摘自2019年4月10日《新华日报》A9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