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应收尽收、应治尽治”,在保障新冠感染者救治之余,南京的医护人员同样坚守一线,为急诊手术、化疗、透析以及新冠阳性合并其他疾病等脆弱人群的生命健康护航。
24小时的线上线下守护、彻夜不眠陪伴、14小时长时间接力……为了所有患者的安危,各大医院多措并举,这群医护很拼。
24小时线上线下护航,高龄老人不停“析”
“父亲终于清醒了,恢复了意识。”昨天早上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血液净化治疗中心,68岁的夏爷爷正在做透析治疗,身旁的家人看见逐渐清醒的患者颇为激动。
“前天,我父亲确诊病毒性肺炎。因为此前左肾切除,肺部感染后尿素氮、肌酐等指标也持续升高,体内毒素无法排出,父亲出现了意识不清的状态,于是我们立刻带着父亲来到医院急诊。”家人告诉记者,“感谢医护人员,帮父亲渡过难关。”
血透室是一个典型的“人员密集”的场所,患者免疫力差,流动性大,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发科室。面对新阶段战疫大考,东总血液净化中心采取多维管控措施,力保300余名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不停“析”,安全渡峰。
实施错峰管理,时时线上沟通,缓解了大量患者焦虑。工作人员介绍:“中心透析患者平均年龄55岁,老年患者居多,60岁以上患者占比23%以上,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多,是发展为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。中心快速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十多个透析治疗区肾友微信群,第一时间发布疫情防控须知,医务人员24小时全天候答疑解惑。确保每位患者在‘阳’了后能不恐慌,安心等待透析治疗。同时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困难,帮助解决。”92岁的钟奶奶,仅有一名女儿,女儿感染新冠后,老奶奶生活不能自理,无人送其前往透析中心治疗。血透中心了解患者情况后,经多方协调,将其暂时收治肾脏科病房,解决其透析难、照护难、自理难、就餐难等切实问题。如今,女儿康复后,已将钟奶奶顺利接出院。
团队一夜守护,“阳妈妈”顺利分娩
“哇哇……”早上9时30分,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从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手术室传出。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奋战,一个八斤八两的大胖男宝宝顺利剖宫产娩出。这是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首位“阳妈妈”诞生的宝宝,母子平安。
近日,怀孕40+3周的王女士在家肚子一阵一阵地疼。“来红十字医院妇产科急诊就诊后,她和家属检测抗原均为阳性,王女士近日也出现咳嗽、鼻塞、咽部不适、食欲、嗅觉减退、乏力不适等症状。”医护人员回忆,“凌晨4点,王女士出现明显的规律宫缩,因B超显示胎儿偏大,在试产效果不好的情况下选择了剖宫产娩出。”
主刀妇产科主任陆乐、怀孕5个月的大肚子张雯雯医生、刚刚“转阴”身体稍有好转的手术室麻醉师章方勇主任,齐力协助“阳妈妈”的剖宫产。助产士朱叶萍虽然一直身体不适,仍然坚持守着王女士一夜,给她鼓励与安慰,“大家都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,我们不能倒下,因为有更多的患者需要医护工作者的照顾。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!”
14小时接力,挽救“超级急诊”阳性患者
一场14个小时的抢救接力,省中医院肛肠科医护成功挽救了一位“超级急诊”阳性患者生命。
一周前的一天,上午10点,高烧刚退一天的李国年主任在门诊接诊了一名外院转来的58岁男性患者。“患者主诉‘肛周肿痛1周’。”经过检查,李主任考虑患者为肛周高位复杂性脓肿,考虑到患者感染范围极大,如果不及时进行急诊手术,病情进展可能会有生命危险,于是要求患者住院手术。”随后进一步询问病史,确定患者为新冠核酸“阳性”。为急诊手术做准备,医生立即对患者予以急查相关检验、检查。“患者血常规报告、肝肾功能多项异常,凝血功能显著延长。”看着这些报告,黄继承主任脸上露出隐隐的担忧,嘱咐尽快准备急诊手术。
下午5点半左右,各种术前准备在紧张有序地进行。手术室里,与麻醉科武医生沟通以后,又有了新的难题,也验证了黄继承主任的担忧,“患者重症感染伴凝血功能下降,如果进行腰椎麻醉,很可能会导致椎管内出血;但全身麻醉,患者又是阳性病人,很可能促使或加重肺部新冠感染。”经过商讨以及和患者反复沟通,技术精湛的麻醉医生还是为患者进行了腰椎麻醉。然而手术开始后,通过切口等感染部位,医护发现患者其实所患是“坏死性筋膜炎”。“这种感染起病急、进展迅速,病情凶险,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67%。”所幸医护团队已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,全力抢救病人。4个小时手术结束后,医护人员早已满头汗水,两腿发软。
14小时的接力守护,只是近日医护们的一个缩影。没有惊天动地,却用责任与担当为患者筑起健康防护墙。
—— 摘自2023年1月7日 《南京日报》A4版